重要通知:

温州商会重要通知样式
当前位置:首页> 政经新闻

泰顺300年古村蜕变成国内唯一庭院式唐风温泉度假村-社会风情

* 来源: 温州网 * 作者: admin * 发表时间: 2018/06/04 10:24:46 * 浏览: 765

迷途·七厝内景。乐燕摄

  温州网讯 近日,随着迷途·七厝正式营业,泰顺县雅阳镇塔头底古村里多了一张张“生面孔”:远道而来的客人穿过一湾水塘,开启穿越300年前的古村生活。

  看着人气集聚,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季永机也寻回了儿时的老村记忆。“小时候每座房子都居住着上百人,每天吃完晚饭后我们一群小朋友屋前巷后打打闹闹。”季永机十几岁便和家人搬了出去,他怎么也不会想到,有一天,这个曾经凋敝的古宅大院,会重新焕发生机。

  迷途·七厝所在的塔头底古村,是和平村四个自然村之一,这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,曾是季氏聚居之地。2016年,塔头底古村作为雅阳氡泉小镇规划项目之一,从当年下半年动工至今,投入3000万元、历时2年改造复原,将逐渐老去的塔头底氡泉古村,留在了“春天里”。

   “空心村”日渐凋敝

   整村出租30年

  此前,塔头底古村早已静谧了多年。150多户居民中,只有几户老人独守老宅,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。

  塔头底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存着7座清中期四合院式建筑群,为此吸引了不少游客到此一游。令游客叹惋的是,推开“咿呀”作响的木门,屋檐下散乱堆放着杂物、农具等,甚至还圈养着家畜,而久未住人的下厝围墙一角已经坍塌。

  “我们也担心,再过几年这里不知道还能剩下多少。”季永机告诉我们,十年前两兄弟分家时,一间大院估价3000元。“我们也没有那么多财力物力去修缮,力所能及的保护,只限在外围盖起新房搬出去。”

  许多村民都觉得,少了人气的老屋一下子“老”了不少。直到2016年,塔头底古村以其古村落建筑风格及邻近氡泉峡谷源头的资源禀赋,被浙江云涧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一眼相中,计划将氡泉水引进古村,打造庭院式唐风温泉度假村。

  塔头底村民季永年最早签下协议,将家里的两间老宅出租。他说,倒不是看中租金收入,而是希望老房子有人住、有人维护,能留存更久些。出于这种质朴的心态,当年9月,整村150多户村民全部签订出租协议。根据协议,租期为30年,之后将无条件返还给村民。与此同时,当地政府在周边建设仿古风格安置小区,用于村民安置。旧宅改建“度假村”

  探索古村活化新路径

  塔头底开发是否合乎古村落保护利用原则?一个百年古村怎么动,才不会破坏原有的历史价值?

  泰顺相关文保人士认为,对文物最好的保护,就是尽量减少对本体的干预,充其量是由有资质的单位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,对受损的个别区块进行修复。这种文物保护的“理想状态”,面临最大的现实问题——修复经费与管理成本。

  据了解,泰顺现有县级及以上文保89处,其中全国重点文保5处24个单体。虽然塔头底在泰顺并没有排上“文保单位”,但也是泰顺县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、浙江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,由住建部门分管。近年来,泰顺已对26个历史文化古村落进行了各类修缮,每年固定的经费仅用于抢修性保护已应顾不暇。而随着该县“旅游主业化”发展战略日益明确,探索古民居古村落保护利用新路径,塔头底显然成为泰顺古村落适度开发的“首试”。

  “今年,正在着手重新修编塔头底-百福岩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。”据泰顺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,类似塔头底这样没列入文保、又成群分布的历史建筑,原则上要求在保持历史建筑体量及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,同时对周边风貌进行管控。该负责人告诉记者,塔头底施工基本按照修复方案“修旧如旧”,门台、庭院、回廊等建筑传统肌理脉络,得以较好地保存。

  “新农村”重焕神彩

  拓展乡村振兴发展空间

  为了还原穿越300年的古村生活,施工团队在修旧与翻新之间,花了不少心思。

  “依托原有三或四合院式的建筑格局,我们做的不是去推翻而是技术加固,尽可能留住建筑原有形态。”现场施工负责人徐工说,旧宅改建要花费的成本和精力都是成倍的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,要格外留意鉴别每一块木头的“寿命”,保留下来的,都要经过防蛀处理。除了屋宇檐柱修旧如旧,大部分家具也由老木打造而成。

  考虑到居住的舒适性,迷途·七厝最大的改良,是在门窗结合日式推门和落地玻璃增加光线的进入,且在老屋的隔音问题上做了技术处理。目前,有3座院落已初显雏形,除了下厝被打造为大堂、餐厅、会议室、茶室等外,客房已开放中央厝,6月份还会有一厝推出。

  同时,结合温泉古村的主题,施工中利用11公里管道工程,将氡泉水引进古村,游客来古民居住宿时,还可以体验氡泉。除了在此享受田园生活外,迷途正在联系泰顺民间文化团体,计划在古村内为游客带来提线木偶戏等非遗表演,并打造传统民俗馆,展示古民居内的牌匾等珍贵文物。

  随着塔头底被唤醒,和平村的乡村振兴也迎来发展机遇期。近年,村里建起休闲亭廊、水车等景观,铺设生活排污管道等基础设施,还对周边农建房外立面统一进行仿古改造。“和平村也是华东大峡谷旅游项目所在村之一,我们在配合建设征地的同时,已经在计划培训村民旅游服务技能,以后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业。”季永机说,目前,正在流转塔头底后山近200亩土地,计划通过发展茶叶、水果观光采摘,增加村集体收入。

  记者手记

  再回塔头底,看到的是曾经迟暮的百年古村,已经摇身一变,成为庭院式唐风温泉度假村。更多人可以从古老的青石地板、檐角大梁、门窗格栅之中触摸乡愁。

  在泰顺,“不去拆”是民间对古民居古村落的自发保护,因此,当地塔头底、库村、徐岙度、胡氏大院等众多古民居古村落得以“幸存”下来。量多面广固然可喜,但带来的新问题是如何有效保护和维护古村?守“古”不动,几年或者几十年,老屋会“孤独老去”。尽管近年来泰顺每年有大笔经费投入,但往往只起到了抢救保护,并未形成着眼于长远规划的合理利用与管理。

  古村保护能否走出“塌了修”的“死循环”,甚至恢复往日的“人气”?或许从安徽宏村、永嘉屿北等古村落的突围发展中觅得答案。眼下,在“全域旅游”背景下,泰顺开始尝试走出“古文化+旅游”的新路子。继塔头底成为古村落开发文旅项目的“首试”后,徐岙底古村落、上交垟土楼等也已完成招商引资,这种模式,既为单一的政府保护提供经济支持,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,又对当地发展形成了推动。只是,在开发利用过程中,要严把招商门槛,严格按照方案“修旧如旧”,留住“古味”才能留下古村。